平凉市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业务能力大提升
今年以来,平凉市紧扣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将预算绩效管理业务能力提升作为推动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顶层推动、精准培训、实战操作以及学用融合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业务人员水平,助力预算绩效工作提质增效。一是以上率下推动,构建分层培训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通过听取汇报、专题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绩效管理最新要求。市级财政召开专题会议4次,对绩效管理工作,组织加大学习,细化培训方案,设定培训内容,并组织8个预算管理科室及部分预算单位,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专题培训。各县(市、区)及时传导压力,通过分层教学、实操训练、专家指导等方式,相继开展专题培训,重点解决绩效目标设置、自评报告编制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开展精准培训,加大政策研究力度。针对新入职年轻干部业务不熟现状,市、县联动举办全市财政系统预算绩效管理政策专题培训,共培训两级业务骨干100余名。重点采取“财政主导+机构辅助”模式,市财政科室负责人带头“上讲台”,第三方机构“专业辅导”,加大政策讲解,培训人员业务。聚焦绩效管理成效量化评分标准7个大方面,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干部对绩效管理认知能力。三是深化业务辅导,提升实战操作水平。针对绩效目标不精准、自评质量低、系统操作不熟等问题,抽组业务培训骨干队伍,赴县(市、区)“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提升了基层人员操作水平。联合第三方机构,对新增项目和切块资金进行事前绩效评估集中审核,从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把关,推动绩效评估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现场答疑”模式,提升实践能力。四是学中干、干中学,推动学用融合贯通。深入学习历年国省绩效制度方面文件,全面梳理已出台的现行绩效制度,围绕国有资产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重点领域,及时健全制度体系。强化业务标准建立,完善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动态化绩效指标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化建设扩面提质。通过健全参与绩效管理细则、严把机构资质关口等方式,强化第三培训机构遴选,倒逼机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提升绩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撰稿:陈珏 审核:杨飞 编辑:李依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