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抓实三项举措 着力构建三型财会监督
近年来,静宁县把加强财会监督作为护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抓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财会监督工作各项部署要求,抓实三项举措、构建“三型监督”,有力推动了财政运行及财会监督提质增效。
一、建机制、聚合力,构建“联动型”监督格局
县委、县政府把财会监督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张网统筹、一体化推进,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监督”工作格局。统筹联管。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财会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系包抓和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人大财经委预算联网数字化监督平台,定期研判形势问题、安排部署重点工作,确保财会监督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横向联动。充分发挥财政部门主责监督、主管部门依责监督、预算单位内部监督、专业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作用,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纪检监察、巡视巡察横向互联、信息互通、整改互促,凝聚了监督合力。纵向联合。始终与上级部门纵向贯通、同向发力,积极配合财政部甘肃监管局和省市财政部门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推动财会监督向专业化方向和纵深领域迈进。
二、抓关键、盯重点,打造“精细型”监督体系
立足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四项行动”,持续加大重点领域监督力度,做到“四个聚焦”。聚焦重大政策落实。紧盯减税降费、基层“三保”、惠农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今年安排开展各类审计、检查5次,有力推动了中省重大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聚焦预算绩效管理。对2041个项目和资金设定预算绩效目标,覆盖率100%;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15项,评价结果报人大专题审议并公开公示,广泛接受各方监督,提升了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聚焦依法科学理财。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组建联合检查组,连续三年对全县222个行政事业单位和5个国有企业开展财会监督检查,实现了资金和单位“两个全覆盖”。聚焦项目投资管理。推行项目投资评审一线工作法,坚持凡立必核、凡支必核、凡超必核、凡债必核“四个必核”,审核工程预算34项核减节约率8.3%,项目管理更加精准规范。
三、强保障、促发展,放大“效能型”监督作用
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更加突出结果运用和建章立制,举一反三打好“堵漏洞、防风险、保安全”组合拳,实现了“四促”目标。促进成本节约。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和“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的原则,将财会监督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预算资金安排,2024年核减29个单位预算资金,清理盘活存量资金,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争资争项。通过财会监督夯基固本、提质增效,竞争性争取到全省首批静宁苹果产业发展基金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连续两年获评全省财政支农重点激励奖励县,有效弥补了县级财力。促进财会规范。实行台账式整改管理和最严格的追责问效机制,2023年以来,共下发整改函32份,对185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规范了财会行为,严明了财经纪律。促进制度完善。从政策、制度、机制等方面查缺补漏,制定完善《静宁县贯彻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静宁县财会监督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各类管理制度22项,进一步堵塞了管理漏洞,健全了财会监督长效机制。
撰稿:樊卯卯 审核:马纪来